太极拳的精髓:棚劲与肢体放长
中国太极拳联合会|太极拳,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,长久以来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爱好者。然而,太极拳的精髓远非外界所普遍认为的“慢悠悠、软绵绵”那般简单。实际上,太极拳的核心功法在于“棚劲”的修炼与肢体的放长。
“棚劲”一词,源于太极拳的术语,它指的是一种通过身体内部力量的调整与运用,使身体在运动中产生的弹性力。这种力量并非单纯的外力施加,而是源自于身体内部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。陈发科先生曾明确指出,“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,但不说用意不用劲”,这里的“劲”便是“棚劲”的代名词。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为“棚劲拳”,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力量表现形式和训练方法。
那么,如何修炼太极拳的“棚劲”呢?关键在于肢体的放长。肢体放长并非简单的伸展,而是指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式,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达到最大程度的拉伸与放松。这种拉伸与放松的过程,不仅有助于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,还能够促进身体内部气血的流通和调节。
具体来说,太极拳的肢体放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虚领顶劲,气沉丹田
虚领顶劲,指的是在练习太极拳时,要将头部轻轻上顶,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将头部与天空相连。同时,要意想气沉入丹田,即小腹放松成圆形。这种练习方式有助于提升脊柱的伸展度,增强背部的力量。在练拳时,意识上要有头尾朝相反方向拉开之意,实际上,头微微用力上顶,尾骨微用力下坠,也是肢体放长的要点之一。
二、含胸拔背,沉肩坠肘
含胸拔背,要求胸部既不凸出也不凹进,成为脊背拔长的支柱。沉肩坠肘则是指将臂部下塌,使臂生根,同时坠肘使肘与肩部之间达到放长。这种练习方式有助于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,使身体在运动中更加灵活和协调。
三、松腰圆裆,开胯屈膝
松腰圆裆、开胯屈膝是指腿部的放长。通过开胯屈膝的动作,可以使腿部筋肉被拉长,胯部的筋肉也被拉长。这种练习方式有助于增强腿部和胯部的力量,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。
在实际练拳时,要将以上三种要领合一,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达到最大程度的拉伸与放松。由于身体的筋肉被拉长,如同皮筋被拉长一般,当对方碰上这样的身体时,就会产生反弹力,这就是太极拳的“棚劲”。
有了“棚劲”,就可以进一步修炼太极拳的其他劲力,如捋、挤、按、靠、采等。这些劲力的修炼都需要在“棚劲”的基础上进行,通过不同的动作和呼吸方式,使身体在运动中产生不同的力量表现形式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太极拳的修炼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,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。在练拳时,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心态的平和,不要急于求成或过于用力。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,才能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精髓所在。
总结而言,太极拳的核心功法在于“棚劲”的修炼与肢体的放长。通过长期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,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太极拳的精髓,使身体在运动中达到最佳的状态。同时,太极拳的修炼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素质、调节心态、增强自信心等方面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。